(SeaPRwire) – 杭州,中国,2025年4月14日 — 《杭州密码: “六小龙”如何起飞》一书于2025年3月下旬发布,引发了全国对杭州崛起为全球创新中心的讨论。 其中一个问题引人注目:是什么推动了杭州培养改变世界的科技先驱的能力? 浙江大学(ZJU)在其官方网站(https://www.zju.edu.cn/english/2025/0313/c75270a3026836/page.psp)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强调了其在塑造这些冉冉升起的新星方面的关键作用。仔细研究一下该大学培养科技大亨的故事,将会揭示教育如何在科技领域及其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大学拥有128年的历史,是人工智能强企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的母校,DeepSeek也是著名的“杭州六小龙”之一。 梁文峰在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ISEE)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 浙江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与科技实力(阿里巴巴等巨头的所在地)相融合的杭州,长期以来一直是科技颠覆者的摇篮,其中包括DEEP Robotics和 Manycore Tech(同样是“杭州六小龙”中的两家)的创始人。
创新者的涌现并非巧合,而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深思熟虑和不断发展的战略的结果。
面向未来的教育
浙江大学的课程旨在预测新兴趋势。 1999年,它启动了中国首个大学范围的创新创业计划。 如今,它提供100多门创新创业课程,涵盖核心学科、跨学科辅修课程和行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所有课程都会不断更新,以适应技术变革。
该大学的远见体现在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早期领导地位。 早在1978年,浙江大学就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强调人工智能理论和高级计算是战略重点。 2019年,浙江大学成为中国首批获准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的35所高校之一。 2021年,它率先开设了首个国家级跨机构“AI+X”微专业,该专业于2025年在浙江大学的领导下进行了升级。
早在二十年前,梁文峰的课程就包含尖端的人工智能选修课,例如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与神经网络。
“我们将深度与广度相结合,”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陈洪胜说。 “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各自领域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得跨学科的流畅性——使他们能够适应并领导快速变化的世界。”
在实践中学习
理论与实践在浙江大学相遇。 该大学通过整合创新资源,构建了一个涵盖创业教育、孵化和投资的综合生态系统,从而确立了自己作为杰出的“创业加速器”的地位。
在浙江大学,超过80%的本科生参与实践研究或行业项目,并得到全球交流和在领先公司或平台实习以及参与各种比赛的支持。
DEEP Robotics创始人、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朱秋国在浙江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发现了自己对机器人的热情,他加入了ZJUDancer,这是一个专门研究小型人形足球机器人的学生团队。 通过参加 RoboCup 等国际比赛,他在机器人软件和硬件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
“比赛迫使你将理论与现实世界的问题解决联系起来,”朱说。 “它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快速学习以掌握比赛所需的知识,并进行独立研究。”
有目的的创新
浙江大学的校训——“求是创新”——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它体现在大学致力于利用技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承诺中。
该大学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创新者,还要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 “除了让学生掌握创新技能外,我们还强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信念,”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维说。
这种双重关注点体现在本科生叶博文的获奖项目——外卖骑手的AR安全工具中。 “科技应该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叶说,他将功劳归于他的导师杨宗银的指导。 杨宗银自己的经历体现了浙江大学有目的的创新文化:本科期间,他积极参加创业比赛; 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浙江大学担任信息科学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教授兼创业者。 后来,他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光谱仪,目前正朝着实际应用发展,例如具有造福数百万糖尿病患者潜力的非侵入性血糖监测。
“我鼓励我的学生在真正改善生活的前沿技术上取得突破,”杨说,延续了浙江大学服务于社会的创新传统。
凭借其严谨的学术传统、强大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重视好奇心和影响力的文化,浙江大学不仅仅是在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步伐——它正在塑造它。 随着“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浙江大学将继续培养下一代创新者,让他们能够应对快速发展的世界。
来源:浙江大学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联系方式:联系人:王女士,电话:86-10-63074558